新闻中心
News
分类>>南阳人你健身时的样子真的很美!这组照片刚刚公开!
南阳人你健身时的样子真的很美!这组照片刚刚公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句2004年全国高校体育工作座谈会提出的愿景,如今已成为广大健身群众共同的健康理念。
从简陋的灰黑煤渣跑道,到如今漂亮的橘红塑胶跑道;从尘土飞扬的土地足球场,到天然草、人工草铺就灯光照射的现代化足球场;从功能单一的篮球场,到可举办多项赛事的多功能场馆;还有平坦整洁的滨水健身步道,品种多样的社区健身器材……南阳人拥有了越来越多可供选择的健身场地和方式。
你看,在喧嚣的城市街头,旋转的舞步从未停歇;你听,在夜幕下的南阳市体育中心,锻炼的人群遍地开花。迎着朝霞,长跑协会的队友们拉开每一个崭新的一天;踏着暮色,欢快的广场舞人群卸下工作开启强身健体时刻。滨河步道、健身场馆、社区广场、大中专院校操场……处处都有市民健身的活力身影。
改革开放40年来,党和政府不断为民生投入,关注健康生活,一大批公共体育场地和设施相继出现在我们身边,也改变了南阳人的健身方式、生活理念。身体健康,生活幸福,真正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写照。
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很多人还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从事体育锻炼,也没有时间,没有场地,没有经济基础,去进行体育的消费,更无从谈起体育的享受。
那时候,我们的竞技体育刚刚迈出国门,参加奥运会、亚运会等综合性运动会。这些大型运动会通过电视转播,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运动员比赛场上那种生龙活虎、为国争光的景象,给国人带来很大的传染力,感染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谈论许海峰、郎平、李宁、马拉多纳、意甲……在那个时候,人们对于体育还是一种向往、追求和欣赏。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市民们有了更多时间和经济能力去追求健康养生,特别是在1995年我国首部《体育法》获得通过,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后,运动健身、强健体魄的思想开始在市民中间传播开来。
位于现中心广场的老南阳体育场,几乎篮球场天天都有比赛,各单位的职工队相互切磋,围观的群众里三层外三层,那叫一个热闹。今年刚刚退休的张先生回忆起当年南阳的体育热情时说,虽然那时候条件不比现在,但是一些锻炼身体的健身项目也渐渐开始流行起来。
那时候没有广场舞,但是交谊舞、快三慢三等,吸引着各年龄层的市民;上点年纪的人,最喜欢的就是气功、太极拳、门球等养生类的体育项目;在学校,男同学们更愿意接受乒乓球、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女孩子们则喜欢摇呼啦圈、踢毽子等运动;在单位星空体育官方app下载,职工们在工间休息时还要求做广播体操。尤其是每年坚持举办的长跑比赛、象棋赛、篮球赛、足球赛等,更是让越来越多的验到了运动的快乐。
进入2000年后,随着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我市成为第七届全国农运会承办城市,我市加大了对运动场馆及运动器材等健身设施的投入,一大批门类齐全、设备上规模的运动场所相继建成,全民健身的热潮,在宛城大地掀起。十三五以来,全市争取各级资金5亿多元,新建“雪炭工程”2个,完成了市体校游泳馆升级改造一期工程、市体育场标准足球场改造工程,建成了方城县体育馆、西峡县体育馆和淅川县体育场并投入使用……
从滨河之滨的体育中心,到宏伟壮观的南阳市体育场,再到遍布各个社区公园的健身器材,南阳人的业余生活,多了更多好去处。从请人吃饭到请人流汗,市民的生活,在不经意间发生了悄然变化。
健身方式也悄然间变得丰富起来。城区体育中心游泳馆、体校游泳馆等多家恒温室内游泳馆的投入使用,让市民掀起了一股游泳热潮;道路整洁宽阔,自行车骑行大军掀起低碳出行热;利用空闲场地修建起的现代化灯光球场,让更多的青少年利用夜间业余时间,投入到健身队伍中;政府有序引导,大力培养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操、广场舞也开始备受追捧;滨河步道、15分钟健身圈的打造,让更多市民走出房间,享受大自然的同时锻炼健康体魄……一时间,南阳城区大街小巷,掀起一股全民健身的。
十三五以来,南阳体育大事多、喜事多、盛事多,南阳体育事业昂首阔步、快马加鞭,体育强市建设成效显著。
我市成功创建了全国首批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区)试点单位、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国家高水平篮球后备人才基地、国家赛艇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和国家赛艇少年队;出台了《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宛政﹝2016﹞29号)、《南阳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和《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老年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宛政办﹝2016﹞79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获得了2015全国最具体育活力城市称号,全民健身工作连年位居全省前列,多次受到国家体育总局表彰。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期间,我市作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代表受到习总接见。
截止目前,全市高水平体育场馆设施35个,城市“15分钟健身圈”和社区、街道、行政村和乡镇全民健身工程实现基本全覆盖,并延伸至部分较大自然村,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1.81平方米。每年投入资金200多万元,积极推动市县(区)两级公共体育场馆设施面向群众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年均服务健身群众100余万人次。市、县(区)体质测定与健身指导中心(站)标准化建设基本完善,国民体质监测进单位、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惠民服务深入开展,年均免费监测群众3万余人,开具“运动处方”3万多例,市民科学健身意识和健康素养不断提高。2017年,我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位列全省第一。
通过举办市运动会,市县(区)两级全民健身大会、协会健身活动大展演等赛事活动,带动我市老年体育、青少年体育、职工体育、社区体育等蓬勃开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年均举办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1000次以上,参与人数超过500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了42%,并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至目前,全市拥有市级单项协会33个、体育俱乐部33家,县级协会180余家、俱乐部50多家,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到30579名,实现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人目标。
“体育+”融合带动新发展,体育产业规模逐步扩大,竞技体育和青少年体育综合实力不断加强,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市建设迈上新台阶……全民健身渐成新时尚,正在为南阳注入新活力,一幅全民健身的幸福蓝图正在徐徐打开。